環境要聞
逐“綠 ”向新 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東僑深入推進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建設
發布時間:2024-11-14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蘇晶晶 施木蘭 通訊員 謝晨艷
漫行東僑北部新區,在赤鑒湖盈盈的秋波里瞥見四周倒映的綠地翠植,在水鳥高飛的軌跡中俯瞰鱗次櫛比的低碳工廠,在功能齊備的生活區充分感受綠色空間的不斷豐富與拓展……綠色,在北部新區奔涌不息、活力不竭,已然成為東僑高質量發展版圖中最為鮮明的底色。
近年來,東僑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目標,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型經濟,推動形成高效率、低污染、低消耗的綠色發展模式,著力培育以鋰電新能源為核心的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持續貢獻東僑的綠色能量。
高位謀劃 繪就“綠色圖景”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東僑亟需找準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關鍵節點、關鍵路徑,而深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便是東僑邁上新時代新征程的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不斷探索‘雙碳’大局的東僑路徑,走實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之路?!睎|僑開發區黨工委主要領導思路清、方向明,錨定綠色低碳賽道,堅持因地制宜、高位謀劃,擘畫具有東僑特色的綠色發展圖景,聚力創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在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
見態度、見部署、見行動。東僑首先成立“綠色低碳化及循環經濟發展領導小組”,開展“開發區綠色園區發展規劃”研究。同時,科學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定位和城市發展定位,為園區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明確“施工圖”。
隨之,一次次積極的探索實踐,一攬子有針對性的舉措接連出臺——印發《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推進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層次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研究出臺《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發揮鋰電新能源產業領先優勢,大力培育嘉拓、中科蘭劍、利元亨等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就近賦能鋰電新能源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深入實施《零碳園區創建三年行動方案》,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預計2025年成功培育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5家、綠色低碳供應鏈企業2家、零碳工廠2家;積極推動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實施一批減污降碳重點項目,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東僑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全方位推進現代化園區建設的征途上走得鏗鏘有力。
“我們定位全球頭部電池產業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重點,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高地?!睎|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說。一直以來,東僑以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為手段,持續推動“碳索”行動不斷取得新成效,努力打造綠色發展的樣板。
高標推進 打造“綠色產業”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東僑堅定不移逐“綠”而行,向“新”奮進,最為矚目的工作是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扎實推進產業生態化。
寧德時代攜手國家電網共同開發建成海上漁排“風、光、儲、充、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又牽頭開發“騏驥換電”重卡,始終為節能減碳付諸努力和實踐;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寧德鋰電智能制造配套產業園項目鼓勵入駐企業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采用清潔能源、推廣低碳技術、建好環保設施等,致力打造產業集聚、用地集約、零碳綠色的高標準園區;成功舉辦全國首屆“互聯網+鋰電新能源產業”生命周期評價(LCA)創新創業大賽,率先開展鋰電新能源產業碳足跡核算……一次次實踐、一項項成果凸顯東僑一以貫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做強做優綠色產業的決心和恒心。
綠色始終貫穿東僑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近年來,東僑以布局鋰電產業作為推動能源革命、邁向綠色低碳時代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作為龍頭企業的“磁吸效應”,集聚鋰電上下游產業鏈企業60余家,成功打造全市第二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著力培育以鋰電新能源為核心的“一核兩翼多元”的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綠色引領、守牢底線,加強宏觀管控,嚴格環境準入,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推動綠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布局新賽道,聚焦智慧能源、新型儲能、電動船舶等核心技術,引進國網時代、時代綠能、集新光儲等總部企業,推動綠色產業集聚;以創建綠色工廠、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和構建綠色供應鏈為牽引,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高標準推進“零碳園區”建設,打造寧德時代“零碳工廠”試點,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多點開花、“綠”意滿園,產業“含綠量”不斷提升。如今,東僑已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具備國家級“四綠”的工業園區,寧德時代榮獲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寧德新能源、寧德廈鎢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而隨著綠色制造體系逐步完善,東僑綠色工業園區發展的“含金量”也在逐步提升。去年,東僑開發區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2185.57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7.26%。
高效保障 升級“綠色服務”
“長期以來,貯存難、處置成本高、運轉不及時等危廢處置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現在有了‘危廢管家’服務,危廢收轉需求24小時內便可得到響應,有效化解了我們企業生產的‘后顧之憂’。”東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作霖說道。
張作霖口中的“危廢管家”,是東僑近年引進的第三方環保專業機構,可為園區內小微企業提供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轉運等服務,實現危廢接管“兜底式”“管家式”全覆蓋,有效打通小微企業危廢處置“最后一公里”,助力園區和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這是東僑積極探索升級綠色服務的一個生動實踐。近年來,東僑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于心、踐之于行,各部門緊密圍繞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部署,以高效的服務保障推動綠色園區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多年來,東僑以優化能源結構為抓手,著力強化工業園區能源、環境基礎設施的提效升級和共生鏈接,因地制宜布局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及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目前,園區已100%實現天然氣和電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有20余家企業鋪設屋頂發電光伏,基本形成“光伏—儲能—充電樁—天然氣分布式”區域能源互聯網絡。
“綠色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我們還通過推動挖掘企業節能潛力,實施鋰離子電池產線輔助設施能效提升等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能耗?!睎|僑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從短期看,園區推進節能降碳投入雖有所增加,但從長遠看,企業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升,既算好了“環保賬”,又打好了“經濟牌”。
東僑在完善網格化環保監管信息指揮平臺的同時,聚焦環保監管服務,每周開展園區內重點污染源、區域噪聲、黑臭水體監測,實時公開環境影響評價信息。此外,優化整合環保網格化監督平臺,增設微信小程序“東僑環境網格小管家”,實現手機與電腦信息互通互聯。今年以來,環保網格員巡查1424次,監管處理辦結環保事件344件,辦結率達100%,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綠色能源引領變革,智慧互聯共創未來。推動數字化向全產業鏈加速延伸,已成為東僑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為此,東僑積極開展“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活動,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積極開展新能源產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評價,以“數智”賦能綠色發展。
綠水青山相映成趣,金山銀山聚攏而來。初心為證、實踐為注的東僑工業園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把綠色作為產業發展的“主色”,促進園區逐“綠”而行,聚焦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助力龍頭企業實現“雙碳”目標、構建綠色化載體,打造出一批批綠色制造典型,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閩東日報記者 蘇晶晶 施木蘭 通訊員 謝晨艷
免責聲明:寧德企業環境信息自主公開網(披露平臺),建設單位、環評機構或技術咨詢服務單位可通過本平臺向社會公眾發布相關環評信息公開、公參公示和全本公開,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網絡平臺要求。在本平臺公示有關信息和內容,由發布單位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