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要聞
執“綠色發展”之筆 繪“美麗寧德”畫卷
發布時間:2025-01-02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張瑜
2024年,寧德市生態保護工作不斷深化,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
—— 執“綠色發展”之筆 繪“美麗寧德”畫卷
冬日里的閩東,生態活力奔涌,從開窗見綠的宜居城市,到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目之所及皆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美麗寧德增添了無限魅力。
生態之美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核心,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回顧2024年,寧德市生態環境保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8.2%、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地表水環境質量繼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30名后,2024年前三季度位列全國第28名;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1%、同比提升3.2%。
一項項成績見證了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個個數據是各級各部門合力攻堅的結果。
為進一步鞏固網箱綜合整治成果,連日來,古田縣水口鎮聚焦非法捕撈、非法排污等突出問題開展聯合執法和安全宣傳,守護閩江干流水域生態環境。
閩江干流在古田境內全長34公里,自西北向東南貫穿黃田鎮、水口鎮,是哺育當地群眾的“母親河”。2023年12月以來,水口鎮深入開展養殖網箱清理清退工作,扎實推進網箱拆解回收、魚苗售賣、宣傳引導等各項工作,全力推動養殖網箱全面清退。目前,全鎮已清理清退養殖網箱97520平方米,整治成效顯著,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得到顯著提升。
近年來,藍天碧水凈土已成為全社會的民生期待。2024年,我市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碧海保衛戰,并結合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全面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整治2蒸噸至10蒸噸燃煤鍋爐29臺;推動閩江流域水口庫區古田段網箱養殖基本完成清退任務;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571個,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254個、入海溝渠除黑消劣111條;海漂垃圾分布密度降至302.26平方米/公里。
防治攻堅有力度,綠色發展邁大步。近日,走進東僑工業園區,赤鑒湖周邊綠蔭環繞,低碳工廠鱗次櫛比,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綠色低碳發展熱潮澎湃涌動。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立足鋰電新能源產業特點和優勢,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著力優化結構、強化管控、創新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獲選全國第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2024年以來,我市持續在優化重點區域產業布局、強化源頭管控、加強項目實施管理等環節發力,共完成8個規劃環評審查,完成243個項目環評審批,累計謀劃申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87個、總投資約60億元,切實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生態環境穩定向好,還離不開“美麗建設”持續深入。漫步在福安市穆陽溪畔,古道悠悠、碧水清清,盡顯生態之美;穿行在周寧縣七步鎮后洋村,樹林碧綠蔥郁,林下經濟蓬勃,“綠富美”的生態畫卷躍然眼前……
一年來,我市以推進示范創建工作為引領,扎實推動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海岸帶創建,推進“綠盈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先進示范典型。穆陽溪、翠屏湖、福鼎海域東部岸段入選全省首批“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零碳灣區”——新能源產業集群、“三庫+碳庫”生態文明理念堅定踐行者黃振芳獲評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創建“綠盈鄉村”1857個,覆蓋率達86.9%。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建設美麗寧德的道路上,我市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讓良好生態成為寧德最亮眼的名片。
□ 閩東日報記者 張瑜
免責聲明:寧德企業環境信息自主公開網(披露平臺),建設單位、環評機構或技術咨詢服務單位可通過本平臺向社會公眾發布相關環評信息公開、公參公示和全本公開,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網絡平臺要求。在本平臺公示有關信息和內容,由發布單位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