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
寧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福州港三沙港點3000噸級碼頭擴能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
發布時間:2024-11-14 發布人:寧德市生態環境局
寧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福州港三沙港點3000噸級碼頭擴能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
寧環評〔2024〕64號
寧德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你公司報送的《福州港三沙港點3000噸級碼頭擴能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代碼:2405-350900-04-01-695445, 以下簡稱《報告表》)收悉。根據《報告表》結論及技術審查會專家組意見,現對《報告表》批復如下:
一、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寧德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要求,選址符合《霞浦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要求、符合《福州港總體規劃(2035年)》以及其規劃環評的要求。在嚴格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后,該項目所產生不利生態環境影響可以得到一定減緩或控制,我局原則同意《報告表》的總體評價結論和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位于霞浦縣三沙鎮古鎮村,屬于改擴建項目,將現有碼頭等級由3000噸級提升至5000噸級,可靠泊1艘5000噸級船舶或同時靠泊1艘3000噸級散貨船+1艘1000噸級雜貨船等船型組合,擴能改造后的碼頭設計年通過能力125萬噸。對現有90m碼頭平臺進行改造,并在其下游擴建100m碼頭平臺,原北側30m系纜岸線維持原設計不變,擴能改造完成后形成的碼頭泊位總長度為220m。項目總投資為6324.5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200萬元。
三、你公司應嚴格落實《報告表》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固體廢物得到妥善處置,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的原則,配套建設雨污水收集系統。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后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嚴禁排放入海;陸域施工現場設置泥沙沉淀池,用于處理施工泥漿廢水,廢水沉淀后回用于灑水除塵,不外排。
運營期到港船舶排放的機艙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由船運公司按要求進行處置,禁止外排;碼頭生活污水用槽車運至三沙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初期雨水收集至初期雨水收集沉淀池,經處理后回用于廠區綠化及噴灑降塵。
(二)嚴格落實各項廢氣治理措施。碼頭的水平運輸皮帶機采用防塵罩封閉;增加兩臺移動霧炮機,定期對碼頭進行降塵。運營期粉塵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表2中顆粒物排放限值要求。
(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期合理選擇施工機械、施工方法,優先選用性能良好的低噪施工設備,注意對施工設備的維修保養,使各種施工機械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運營期碼頭平面合理布局,確保場界環境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的3類標準要求。
(四)嚴禁在臺風、大霧等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進行疏浚物開挖作業;疏浚過程應按設計要求放坡,禁止超挖;運輸過程應加強管理,采取全方位全天候監控措施,防控泥沙外漏;工程疏浚物利用船舶運至臺水園區國資冷鏈物流公司西側臨海空地,用于填海造地。
(五)落實生態補償措施,根據項目建設所造成的生態損失量,采取生態修復或生態重建等方式,確保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制定長期生態監測計劃,海域水質及水生生物受影響狀況;運營期重點監測潮流、泥沙對濕地生境的影響,以及各項生態保護措施有效性和生態修復效果。
(六)設立應急管理機構,編制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并配備應急設施及設備,加強應急教育和應急演練,配合有關部門建立項目與所在區域的環境風險應急聯動機制,落實環境風險事故的防范措施,強化環境風險防范。
四、你公司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內部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生態環境管理辦法,明確機構、人員、職責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管理,推進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依法依規公開企業環境信息,妥善解決公眾擔憂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的合理環境訴求;主動接受各級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
五、項目建設應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保“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后,應依法按規定程序實施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
六、你公司在收到本批復15個工作日內將批復后的《報告書》送達寧德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寧德市霞浦生態環境局,項目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由寧德市霞浦生態環境局負責。
七、本批復自下達之日起超過5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我局重新審核。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須到我局重新報批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寧德市生態環境局????
2024年11月6日????
(此件主動公開)
免責聲明:寧德企業環境信息自主公開網(披露平臺),建設單位、環評機構或技術咨詢服務單位可通過本平臺向社會公眾發布相關環評信息公開、公參公示和全本公開,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網絡平臺要求。在本平臺公示有關信息和內容,由發布單位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